放在以前,贺岁档乃兵家必争之地。从当年十二月中旬到次年一月初这短短的二十几天时间里,往往集结着过去一年的电影野心。进口分账片不说,单说华语电影,在刚刚过去的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凡是能张嘴说得上来的有分量的作品,基本都诞生于贺岁档,比如《让子弹飞》《罗曼蒂克消亡史》《一代宗师》《妖猫传》等。大导演、大卡司、大制作成为了贺岁档极具辨识度的卖相,什么新锐导演、文艺电影到了贺岁档都会统统绕着走,免得被那些仿佛重型武器一般的大片误杀。而大片之间更是“谁也不服谁”,抢票仓、抢观众、“刺刀相见”,比如2014年姜文的《一步之遥》与吴宇森《太平轮》的“遭遇战”。
只有一个导演敢在贺岁档任性,生活喜剧(如《非诚勿扰》)、家国历史(如《一九四二》)、时代悲歌(如《芳华》),什么都敢招呼,这个人就是冯小刚。冯导在贺岁档横冲直撞的底气源于自己的老资格。客观地说,正是他的《甲方乙方》在1997年底,在观影重新成为大众主流娱乐方式的时候,塑造了贺岁档的概念。换句话说,贺岁档的“产权”应该是人家老冯家的。
然而,前面说到的一切看似规律性的东西在今年都变了:2019年的贺岁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清,这种冷清不仅体现在电影大咖们的集体缺席,本期贺岁档的影片质量更是愁人,从而让这个堪称是华语电影黄金十年的收尾显得太过潦草。
一部叫做《天·火》的电影拉开了2019年贺岁档的大幕,无论阵容还是制作,乍看上去都还不错,正当大家都以为接下来的贺岁片大战会越来越好看时,这个历史悠久的标志性档期却一下子“崩盘”了。《天·火》开画两周,现在已经几乎找不到排片,观众看完电影出来,都是先骂主创,后骂自己。
同期上映的《被光抓走的人》有黄渤、王珞丹加盟,可伦理剧情片的定位放在贺岁档还是多少有些违和。虽然映后口碑不错,但观众总觉得不过瘾,票房也停在了不疼不痒的7000万。
接下来的《半个喜剧》总该有点贺岁的样子了吧?但《驴得水》的原班人马怎么可能真的去拍贺岁喜剧呢?这部脱胎于十年前的舞台剧《如果我不是我》的电影,最终还是舍不得放下文艺身段与民同乐。《叶问4》我就不说了,连抄自己都抄不好,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冯小刚”这三个字的出现,仿佛让在今年贺岁档里总感觉吃不饱的观众们看到了粮食。然而事与愿违,冯导在今年交出了个人电影生涯里最差的一份答卷,这部叫做《只有芸知道》的电影成了2019年贺岁档里最大的一个“坑”。之前的冯小刚,不管是搞笑、煽情还是反思,至少你能看出他是认真的,知识分子就算不喜欢他,也是价值观念层面的事,与专业水平无关。而这一次,不客气地说,《只有芸知道》的表现连本科毕业作品的水准都还没有达到——罔顾剧作规律、强势拗造型的结果就是让人哭笑不得。
山河破碎风飘絮,这个七零八落的贺岁档几乎让观众们期盼新年到来的一腔喜悦都无所依附了。正当此时,由肖央主演的电影《误杀》却如同片名一样,误打误撞地冲进人们的视线。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部从来没被看好的小成本悬疑电影却一肩挑起了贺岁档的大梁,承包了观众的口碑和兴奋点。
《误杀》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计》,而后者也是翻拍自更早的另一部印度电影。这种翻拍套翻拍的出身,直接降低了《误杀》的期待值。好在原作剧本过硬,主创也很聪明,通过一种较为魔幻的手法对故事进行了巧妙的移植,规避掉了一些风险,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结构相对完整,惊悚与温情并存的好作品。
然而说《误杀》有多完美倒是未必。影片对一些细节的处理仍然不够妥帖,比如失踪儿子的同学来到警察局找那位局长妈妈时,当着那么多警察的面播放她儿子的不雅视频,简直是匪夷所思。还有,那么多平民证人的大脑集体跳帧,一概傻傻分不清2号和3号的记忆,也有点主题先行的生硬。然而,善良的平民戏弄滥用的权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营造的快感,才是影片要着重传递的情绪。所以,最终征服观众的或许是这种情绪,而非影片本身。
《误杀》上映三周,目前仍高居单日票房榜三甲,总票房直逼8亿。这充分说明同期上映的其它影片质量确实不高,你们这分明是对“贺岁档”这位电影档期界老前辈的一种不尊重嘛。
不得不说,对于电影来说,今年的确是个特殊的年份,各种原因造成的改档和撤档让观众始料不及。大导演、大制作纷纷选择抢滩国庆档,一阵硝烟散去之后,反而形成了年底的电影市场真空,进而生生把贺岁档这个传统票仓档期“误杀”了。
当然,随着近十年电影市场的空前繁荣,贺岁档早已不再一家独大也是事实。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对观众是件好事,毕竟优质资源的均匀分布才是健康的。所以,当我们抱怨完今年的贺岁档后,也不要失去信心,大片、爽片或许已经在路上,它们正“磨刀霍霍”地奔着“春节档”前行呢!(任凡)
|